科研方向:材料服役与失效、无损检测、安全评估
个人简介: 钟群鹏,1934年生,浙江上虞人。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永利官网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我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分支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我国失效分析学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40多年来在金属材料的断裂模式与机理、弹塑性断裂判据与安全评定、失效损伤的早期检测与治愈机制、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失效哲学理念与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主持或参与重大失效事故分析和预防决策500多案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方向:磁性功能材料及晶体生长
个人简介:1968年生,安徽无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和199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爱尔兰Trinity College访问学者和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固体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形成、制备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个人简介:张涛,国家级领军人才、教育部“高性能非平衡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开发、制备、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高性能非晶合金及高熵合金相异相似元素合金成分设计理论,发现多种高非晶形成能力及高性能合金体系。用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具有高强度、低铁损、低磁致伸缩软磁非晶纳米晶合金以及用于耐蚀涂层的高耐蚀非晶合金等研究成果有望或正在实现规模化应用。发表SCI论文300多篇,被引用20000余次,授权专利100多项。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张天丽,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2005年获永利官网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从事磁性功能材料、器件及应用研究。国家“稀土新材料”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Adv. Funct. Mater.、Nanoscale、Smart Mater Struct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科研方向: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材料的疲劳、断裂 材料的力学性能 失效分析案例库和专家系统
个人简介:张峥,男,博士生导师。长期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担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赵新青,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和1992年分别从东北大学和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3年在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纳米材料相变研究;2004年起在304am永利集团官网,从事合金相变与力学行为基础研究和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科研方向:1)(超细及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损伤机理、表征、监测;2)低塑性加工纳米梯度材料表面完整性;3)生物材料及仿生材料。
个人简介:骆红云,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教授,中国质量协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先后承担及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获得省部级奖5项,发表文章13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检索。主编及参与编写著作4部,在国内外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2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形成和性能的基础研究及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钎焊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个人简介:逄淑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4年应聘为永利官网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非晶合金和高熵合金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
科研方向:1、金属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结构、相变行为和功能特性等基础科学问题;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设计及应用技术。2、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钛基形状记忆合金功能特性及应用技术;镍钛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及应用技术;可
个人简介:李岩,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新型医疗器械设计与研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7 项,其他科研项目20 余项,发表SCI 收录论文1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 余项,制定生物医用材料团体标准2 项,获2016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医用金属腐蚀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科研方向:1)先进结构材料在极端(高压、高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2)金属材料的强韧化机理及多尺度微观组织设计; 3)透射电子显微学
个人简介:赵士腾,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硕士,2017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材料科学博士,2018-2021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国家电镜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5月入职北航304am永利集团官网。近年来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代表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