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王瑶,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物理系教学主任。毕业于清华大学,2013-2014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休斯敦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功能复合材料与器件研究。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级科研项目,在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6篇。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田象军,男,副研究员,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激光增材制造创新团队骨干成员,GF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钛合金、钢等高性能金属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任教以来,负责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共用技术项目、973计划专题、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等7项,参加973计划、863计划、研制攻关任务等项目20余项。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项、铁...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胡明俊,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2008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2016年分别于香港城市大学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柔性电子、软材料表界面功能化及2D/3D打印技术,2016年10月加入北航304am永利集团官网,目前研究聚焦于有机电子及新型储能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2010年从304am永利集团官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目前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项。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1978年8月生,304am永利集团官网教师,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硕士,高级实验师。王华明院士领衔的首批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始骨干之一,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孟淑娟,北航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膜分离技术。2010年毕业于永利官网获学士学位,2011年获斯坦福-南洋理工大学环境专业联合硕士学位,2015年获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在新加坡膜技术中心开展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与本领域知名专家新加坡Wang Rong院士、澳大利亚Anthony G. Fane院士等密切合作。入选永利官网卓越百人计划,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入选北航青年拔尖人才优青项目支持计划。主...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司晨,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生于山西晋城市,200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于2012年和2017年分别在美国犹他大学和伦斯勒理工学院进行访问研究。研究领域为计算材料学,主要致力于利用第一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等材料计算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信息功能材料的结构和物性。截至2022年,已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材料、物理领域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包括Science杂志在内的期刊总引用3000余次,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入选2021年度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高被引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永利官网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王颖,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双学位),环境科学工学博士,2018年进入永利官网工作,入选永利官网卓越百人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基准/标准、纳米材料生态及健康风险、生态环境统计与建模领域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中国工程院应急攻关项目等。在生态环境领域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部分成果被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基准报告,参与开发配套软件,用于生态环境部环境基准业务化管理工作。任北航青年教师发展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建模教育中心特聘专家等,担任BECT和Carbon Research学术期刊的青年编委等。
科研方向:增材制造高性能金属构件热处理工艺、固态相变及显微组织控制
个人简介: 2006年7月于郑州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学位,2013年于304am永利集团官网获材料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13.7至今在304am永利集团官网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就职。 研究成果 共主持科研项目6项(纵向5项),骨干成员参与多项,部分研究成果在Scripta Materialia、Materials&Design等期刊上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EI论文2篇,授权专利2项,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大型运输机中多种关键构件的研制和批产
科研方向: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
个人简介:贾丽娜,女,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北航博士毕业后留校。主持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预研基金、基础加强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